特朗普最近提出,北约32个成员国必须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%,否则美国可能减少支持。
这一要求被视为试图将所有盟国强行卷入乌克兰冲突等全球战略中,增加他们的军事负担。
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立即反击,公开呼吁国家保持中立,甚至考虑退出北约,理由是高昂的会费拖累了民生建设。
这场冲突突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,菲佐的行动被看作是对特朗普压力的直接反抗。
特朗普的5%军费标准远高于北约当前的2%目标,32个成员国中只有23个勉强达标。
这一提议源于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旨在减少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直接开支,同时迫使盟友分担更多责任。
这种策略体现了特朗普的商人思维,他将军事合作视为交易,要求盟国在贸易等其他领域作出让步作为回报。
菲佐的反对立场源于斯洛伐克的实际国情。 这个中欧小国人口仅540万,GDP约1000亿欧元,如果将军费提高到5%,意味着每年支出50亿欧元,远超当前的国防预算。
菲佐在社交媒体上直言,这笔钱本可用于医院、道路等关键基建,而非卷入外部冲突。
菲佐的行动包括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并转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沟通,呼吁通过谈判解决纷争,这被视为一种战略试探,以测试民众对北约未来的态度。
德国和法国等大国虽支持增加军费,但对5%的目标表示质疑;德国2023年军费占GDP约1.5%,法国约1.9%,两国强调需平衡国防与民生。
小国如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更感压力,保加利亚GDP的2%军费已导致公共福利削减,若提高到5%,可能引发社会动荡。
菲佐的立场在国内引发争议。斯洛伐克总统佩列格里尼批评中立主张,认为留在北约更安全且成本更低。
反对派指责菲佐亲俄,但菲佐反驳称,他的外交策略旨在保护国家主权,避免成为大国棋子。
斯洛伐克自2004年加入北约以来,会费负担逐年增加,2023年支出超10亿欧元,菲佐认为这已超出合理范围。
特朗普的要求还与贸易政策挂钩。 他威胁对欧盟征收关税,除非盟国在军费上妥协,这强化了交易的色彩。 这种关联让盟国感到被胁迫,菲佐的“撂挑子”被视为对这种高压的拒绝。
经济数据显示,军费激增对小国影响深远。斯洛伐克的医疗和教育预算已被压缩,2023年医院建设延迟,道路维修减少。
类似地,拉脱维亚将军费提高到2%后,社会福利支出下降15%,民众抗议频发。 菲佐强调,国家优先应是内部发展,而非外部军事冒险。
北约的历史背景显示,其初衷是集体防御,但特朗普的政策转向进攻性角色。
乌克兰冲突升级后,北约的扩张被视为风险源,菲佐的中立呼吁呼应了部分小国的担忧。
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表达类似立场,批评军费增加不切实际。
菲佐的行动包括具体措施,如撤销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,转而投资国内安全。
他与普京的沟通聚焦于能源合作,斯洛伐克依赖俄罗斯天然气,这被解读为务实外交。
波兰支持增加军费,已投入GDP的4%,但批评5%标准过高;土耳其则借机谈判,要求美国在库尔德问题上支持。
斯洛伐克若将军费翻倍,将牺牲30%的基建资金,菲佐用社交媒体民调显示,60%民众支持中立。 数据表明,小国军费每增加1%,GDP增长可能放缓0.5%。
特朗普的战略被分析为转移国内压力。 他承诺结束乌克兰危机,但通过盟国分担来规避风险。 菲佐的反抗代表了一种觉醒:小国不再视北约为护身符,而是负担链。